安徽省三徽茶业有限公司欢迎您 收藏本站
中华茶叶五千年---詹罗九教授主讲|茶叶百科|徽茶文化-安徽省三徽茶业有限公司
当前位置:首页 > 徽茶文化 > 茶叶百科 > 正文

中华茶叶五千年---詹罗九教授主讲

中华茶叶五千年(茶史讲座)
 
摘要
茶之为饮,发乎神农。上古时代,茶为药用;秦人取蜀,始有茗饮。茶业兴于唐,陆羽著《茶经》。前丁后蔡,宋元造龙团凤饼贡天子;洪武辛未,明清启现代茶品之源流。 
 
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。然而,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,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和利用了茶这种植物,并把它发展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。
六朝以前(公元220年以前),中国茶业,最初兴起于巴蜀。
清初学者顾炎武《日知录》:“自秦人取蜀而后,始有茗饮之事。”即茶的饮用,是秦国(公元前221年-前207年)吞并巴蜀以后才慢慢传播开的。巴蜀是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。
巴蜀又是什么时候开始饮茶的呢?目前尚无文字可考。“神农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茶而解之。” 是我国流传很广、影响很深的一个上古时代传说。陆羽《茶经·六之饮》有“茶之为饮,发乎神农氏” 。
中国茶业和茶文化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,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之中。所以说,中华茶叶五千年!
 
到战国(公元前475年-前221年)以后,在古代文献中即有茶的记载。晋·常璩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:有商末周初(公元前11世纪),巴蜀地区种茶产茶的追述。
成书于战国末期的《尔雅·释木》:“槚,苦荼”(“ 槚” 和“苦荼”都是上古时巴蜀称茶的方言)。
汉宣帝神爵三年 (公元前59年) 王褒《僮约》有“烹茶尽具” 、“武阳买茶” 的记事。
东汉名医华佗《食论》:“苦荼久食,益意思” 。
三国(公元220年-265年)魏张揖《广雅》,记述在荆巴地区,采茶制饼。饮时捣末,以汤浇覆,加入葱姜作羮。是制茶、饮茶的最早记载。
《三国志·韦曜传》有吴国王室“以茶代酒” 的趣事记载。
西晋(公元265年-公元316年)饮茶生活流入名门贵族。
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代(公元317年-公元589年),有识之士,把饮茶视为清廉节俭的象征。
 
隋唐时代,国家统一,经济发展。
隋代(公元581年-公元618年),南北大运河开通,南茶北运和文化交流。“荼” 字,俗写为“茶” 。
唐代(公元618年-公元907年),茶叶经济、茶文化进入繁荣时期。
开元年间(公元713年-公元741年),北方宗教禅宗兴起,倡导坐禅饮茶祛睡,促进饮茶习俗北传和茶叶生产发展。茶区扩大,茶叶品目增加。
唐肃宗至德三年(公元758年)前后,陆羽《茶经》问世,成为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。共三卷,计十类。一之源,记述茶树特性、茶叶品质与土壤的关系;二之具,介绍采制茶叶的工具;三之造,说明茶叶的种类及其采制方法;四之器,介绍煮茶、饮茶器皿;五之煮,介绍烹茶技术;六之饮,介绍饮茶知识;七之事,述说饮茶的故事;八之出,记述唐代茶叶产区及其品质;九之略,茶经全书摘要;十之图,将前九类内容成图悬挂。
成书于唐大中十年(公元856年)的杨华《膳夫经手录》:“茶,古不闻食之,近晋、宋以降,吴人采其叶煮,是为茗粥。至开元、天宝之间(公元713年-公元756年),稍稍有茶,至德(公元756年-公元758年)、大历(公元766年-公元779年)遂多,建中(公元780年-公元783年)以后盛矣。”
根据《封氏闻见录》的记载,所谓“茶兴于唐” ,具体来说是兴盛于唐代中期。这一点,也和《全唐诗》、《全唐文》等唐代各种史籍的记述相一致。
早在公元1000年,周武王伐纣时,就有以茶纳贡之事。产茶地区征收名特茶产品进贡皇朝,属土贡性质。唐王朝兴起宫庭御用珍品贡茶。代宗大历五年(公元770年),在顾渚山建(官办)贡茶院,“役工三万,累月方毕” 。贡茶制度,对茶文化的影响深远,许多现代中国名茶,都源于古代贡茶的传承。
唐代,茶叶已成为大宗物产和国家财政利税资源。榷茶是官府征收茶税,专卖和管制,限制私人经营,敛取经营之利的禁榷制度,始于唐。
唐代文风兴盛,大批茶诗问世。卢仝《七碗茶歌》,空前绝后,传唱不衰。以茶为礼,茶会、茶宴、茶道等茶事活动逐渐形成。
 
宋代、元代,茶区持续扩大,种茶、制茶、点茶技艺,日渐精湛。
建州官焙、武夷山御茶园是唐代贡茶院的传承。前丁后蔡,宋元造龙团凤饼贡天子。指的就是这段历史。宋代丁渭、蔡襄先后出任福建路转运使,两人造大小龙团茶进贡,世谓大小龙团茶始于丁晋公(渭)而成于蔡君谟(襄)。苏轼在《荔支叹》诗中讽云:“武夷溪边粟粒芽,前丁后蔡相笼加。争相买宠各出意,今年斗品充官茶。” 关于建州龙团凤饼贡茶采制之法,丁谓《北苑茶录》、蔡襄《茶录》等茶叶专著多有详细记载。
宋徽宗赵佶亲著《大观茶论》,是我国惟一撰写茶书的帝王。
始于唐代的《茶马互市》,至宋兴盛起来,用于易马的茶叶大量发展。
宋代“斗茶” 之风兴起,推动了茶品质量的提高。
宋代茶诗(词)丰富多彩,宋元之际有《卢仝烹茶图》、《斗茶图》名作问世,茶文化日积月累,源远流长。
 
明代是茶叶生产和加工技术进步的重要时期。
洪武二十四年(公元1391年)朱元璋诏令“罢造龙团,惟采芽茶以进(贡)”。茶品由蒸青团饼茶,转变为炒青散茶。并在绿茶的基础上,创制出六大茶类和再加工的蒸压茶、窨花茶。
贡茶愈造愈精细,劳民伤财。先在建瓯、后移到武夷山,明嘉靖三十六年(公元1557年)茶枯,六安州贡茶取而代之。
古代茶叶,唐人首称阳羡,宋人最重建州,元明贡茶,武夷雨前最胜,明末清初以降,上供专用六安。这是中国古代宫廷御用贡茶发展演变的路径,也是古代茶文化中心的历史变迁。
明代洪武二十四年(公元1391年)“罢造龙团凤饼”后,开启了近现代茶品的先河。到明中叶,沈周(公元1427年-到公元1509年)《书岕茶别论后》记述的茶品有:罗岕茶、清源茶、武夷茶、天池茶、虎丘茶、龙井茶、松萝茶、(庐山)云雾茶 。成书于明末万历二十五年(公元1591年)的《事物绀诛》记述当时的茶名就有97品目。
壶泡杯饮的饮茶方法渐成主流,盖碗杯盏、紫砂茶壶应运而生。
明代强化茶政茶法,茶税科重,设茶课司,批验所,茶叶运销推行茶引制。设茶马司,专营茶马交易。严禁私茶,设巡察御史监管。
 
公元1500年前后(明弘治正德年间),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。500年来,在人类现代进程的征途上,葡萄牙、西班牙、荷兰、英囯、……  征服海洋,主宰世界的“商业战争”延绵不绝,此起彼伏。
将中华茶文化传播到欧洲,最早是葡萄牙和西班牙(荷兰)人。时间也是公元1500年前后。茶叶对外贸易,把中国卷入了全球化大潮之中。
1685-1757年(清康熙二十四年到乾隆二十二年),即从粤海关成立到广州一口通商的73年间,茶叶出口从几吨、几十吨,增长到三、四千吨。
自1757年(清乾隆二十二年)清政府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后,茶叶出口贸易增速加快。据记载,1750年广州出口茶叶3542吨,到1833年出口20416吨。83年,净增16874吨左右。
中国最早出口的主要茶品是松萝茶、武夷茶。并逐渐演变为屯溪绿茶,河口红茶,平水珠茶等大宗出口茶。以西湖龙井、洞庭碧螺春、黄山毛峰、六安瓜片、太平猴魁、信阳毛尖等为代表的名优绿茶和窨花茶、蒸压茶,主要市场为内销、边销、侨销。
1832年(清道光十二年),出口茶叶400320担(约二万吨),价值1500万元。1930-1933年,华茶输出价值占我国出口货物总值93.9% (康熙中期为60%左右)。是鸦片战争前广州出口茶叶的辉煌时期。
鸦片战争前夕,中国茶叶输出总量约3万吨,商品量约13万吨。
1834年(道光十四年),英国从广州运出的商品,茶叶占首位,达3200万磅(14515吨)。中国外贸顺差仍然很大,白银仍源源流入中国,这就成了诱发鸦片战争的导火线。
鸦片战争后,茶叶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,到1869年出口量达10万吨以上,1886年达13.4万吨为历史最高纪录。嗣后,走向衰落。到20世纪初,印度、斯里兰卡茶叶出口量先后赶上并超过我国。
清末兴起洋务运动,变法图强。为振兴茶业,派员出国考察茶叶,设立植茶公所、茶叶改良场,开办茶务讲习所等。古代茶业,开始向现代茶业转型。
 
2013.2.23. 定稿

上一篇:茶和咖啡,超级病菌的克星
下一篇: 舒城茶文化探微---中国名茶舒城小兰花